“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获得最精确高能宇宙线电子谱

发布者:王颖颖发布时间:2021-12-30浏览次数:293

空间暗物质粒子探测国际合作组(DAMPE)20171129日在《自然》杂志(Nature 552,63-66)发布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近两年在轨巡天观测首批物理结果,利用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采集到的约150万例25GeV以上的电子宇宙射线数据,获得了世界上迄今最精确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首次直接测量到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1 TeV处的拐折,初步显示在~1.4 TeV处存在能谱精细结构,一旦该精细结构得以确证,将是粒子物理或天体物理领域开创性发现。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大部负责研制的BGO量能器是DAMPE核心部件,同时在科学数据分析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成果荣获2017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201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

“悟空”卫星拥有世界领先的“高能电子、伽马射线的能量测量准确度”和“区分不同种类粒子的本领”两项关键技术,其核心使命是寻找暗物质粒子存在的证据,并进行天体物理研究。

实验室科大部成功研制出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粒子鉴别能力最强的BGO量能器。该量能器是“悟空”卫星的核心分系统,成功实现了电子宇宙射线能谱的宽能区能量测量和高纯度粒子区分,为高效获取高质量的科学数据发挥了关键作用。

“悟空”卫星在轨运行的前530天共采集了约28亿高能宇宙射线,其中包含约15025GeV以上的电子宇宙射线。基于这些数据,成功获得迄今为止能区覆盖最宽、高能区能量测量精度最高、粒子鉴别能力最优的电子宇宙射线能谱;首次直接测量到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1 TeV处的拐折,反映了宇宙中的高能电子辐射源的典型加速能力,对其精确测量是正确理解小于1 TeV的电子宇宙射线物理起源的关键,有助于揭示能量在1 TeV以下的电子宇宙射线是否来自于暗物质湮没或衰变。此外,“悟空”卫星的数据初步显示在~1.4 TeV处存在能谱精细结构,一旦该精细结构得到进一步确认,将是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领域的开创性发现。

作为“最熟悉BGO量能器的人”,科大团队在该高精度电子谱测量分析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光顺教授作为卫星工程科学应用系统副总师,早在工程研制初期就带领团队率先开发了DAMPE科学数据分析软件,提出将机器学习的方法应用于空间高能电子数据的分析。成立DAMPE国际合作组后,黄光顺教授被推举为物理分析协调人,和张云龙副研究员一起入选合作组执行委员会委员,科大团队作为一个独立分析小组,参加DAMPE科学数据的分析工作,发展了丰富的BGO量能器在轨性能标定、数据分析方法,完成了BGO量能器的在轨刻度及粒子高精度能量重建工作,为科学数据的产出做出了重要贡献。


DAMPE观测到的电子微分通量谱

   天文观测表明宇宙中的暗物质比人类目前熟悉的普通物质(也就是标准粒子物理模型能解释的物质)要多5倍,其物理本质是目前国际上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领域的最重大问题之一。

“悟空”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首发星,于20151217日成功发射。该卫星的科学目标包括通过在空间高分辨、宽波段观测高能电子和伽玛射线寻找和研究暗物质粒子,在暗物质研究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观测TeV以上的高能电子及重核,在宇宙射线起源方面取得突破;通过观测高能伽玛射线,在伽玛天文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实验室在先进探测器、前端电子学关键技术、大容量高速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技术等方面具备国际一流研究水平,并拥有丰富的国内重大科研装置以及国际大型探测器的合作设计与建设经验。自2009年起,实验室作为重要成员参与了卫星工程前期论证和预研工作,并完成了地面原理样机研制。2012年“悟空”卫星工程正式立项后,攻克了“BGO晶体大动态范围读出”关键技术难题,成功研制了BGO量能器。2015年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科学合作组正式成立,实验室师生在科学合作组中承担了重要研究任务,深入参与了“悟空”卫星在轨探测和科学数据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