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隆重召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6-18浏览次数:27

  

  2014年4月18日至4月23日,由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在华中师大科学会堂召开。来自全国的400余位高能物理学专家和代表齐聚桂子山,就国内外高能物理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进行学术交流与讨论。在为期四天的年会中,各专家和代表就中国高能物理学的研究前沿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大会和四个专题分会的报告和研讨,共有14个全体大会报告和160多个分会报告。

  近年来我国在高能物理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实验研究方面,2012年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现的新的中微子振荡,入选美国《科学》杂志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2013年北京谱仪实验国际合作组上发现了包含四夸克的新粒子Zc(3900)及其伴随态Zc(4025),位列美国物理学会主编的《物理》杂志所评选的2013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重要成果第一名;在理论研究方面,在强子物理、味物理QCD研究、新强子态物理研究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理论研究论文,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同时,我国高能物理学家在Higgs物理、SUSY物理等基本问题上,也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高能物理分会组织的最重要活动是对基于加速器的高能物理未来发展进行了多次四个选项的独立研讨会和2次战略发展研讨会。在今年3月的第二次战略发展研讨会上,大家对基于加速器的高能物理发展战略规划取得了重要共识:CEPC-SPPC、Z工厂、EIC和HIEPAF四个选项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其中CEPC-SPPC项目代表高能量物理前沿,科学目标最为重要,但技术和资金方面的要求也很高,在推动CEPC的同时,各方面的研究工作要细致扎实,争取得到中国科学界的认同和国家的支持;Z工厂规模适度,在精确检验标准模型,研究新物理方面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可以考虑与CEPC形成联合项目;HIEPAF在高精度物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延续我国在粲物理研究方面优势的一个重要选择方案;EIC方案对研究核子结构与核结构非常重要,希望尽快纳入HIAF项目申报立项。中国基于加速器的高能物理的未来发展应全面布局并稳妥可行,以保证高能物理持续和兴旺的发展。我国高能物理研究队伍正不断壮大,人才层次稳步提高,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大会选举了高能物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和领导机构,并举办第八届“晨光杯”青年优秀论文评选及颁奖活动:一等奖获奖者是高能所刘智青;二等奖获奖者是南开大学郭玉萍和山东大学高建华;三等奖获奖者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雨生、高能所李玉峰和湖南师范大学桂龙成。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粒子物理科学与技术中心

  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