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贻芳研究员兼职教授授聘仪式隆重举行

发布者:王颖颖发布时间:2011-01-22浏览次数:16

  4月25日下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王贻芳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授聘仪式在近代物理系210 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近代物理系主任刘万东教授主持了授聘仪式,介绍了王贻芳教授的简历和主要学术成果,副校长王东进教授代表学校向王贻芳教授颁发了聘书。近代物理系师生参加了受聘仪式。

  王贻芳教授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同年被丁肇中先生选中为研究生,1985年赴CERN参加L3实验深造,1991年获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工作。2001年回国工作。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 “杰出青年基金”。现任高能物理所副所长、实验物理中心主任,中国科技大学与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学会副主任委员。

  王贻芳教授曾参加L3,AMS,Palo Verde和KamLand等实验,在中微子物理、e+e-对撞物理、宇宙线与天体物理、探测器设计与建造、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提出了“Swap Method” 以解决时间不对称信号中的时间对称本底问题,对低本底中微子实验具有重要意义;首次完整地计算出宇宙线导致的中子产额及能谱,扫除了国际上围绕这一问题二十多年的混乱,对低本底中微子实验、质子衰变、双b衰变、暗物质寻找等均有重要意义。在国外领导完成了多项实验工作,如负责Palo Verde 中微子实验的电子学、触发、数据获取、离线软件以及物理分析;AMS 与 KamLAND 实验的蒙特卡罗模拟与设计等。曾先后担任 L3 实验的新粒子寻找组组长,多光子态物理分析组组长,在新粒子寻找,tau物理,QCD等方面有多篇以L3合作组名义发表的文章。回国后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中担任了北京谱仪总体(BESIII)负责人,全面负责了新北京谱仪的设计,预研与建造。

  近年来王贻芳教授提出了在大亚湾反应堆测量中微子混合角sin22q13的完整实验计划,包括探测器的设计,本底的估计,误差分析和解决办法,最佳实验点的选取等。该计划已获科学院和科技部通过,正在实施之中。王贻芳教授是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国际合作组发言人。我校是国际合作组的正式成员。